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党群工作>>工作动态>>正文

党史微讲堂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红岩精神(主讲人:李怡)

时间: 2021-04-29 14:45

党史学习教育

抗战时期,为推进和发展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秘密派出机构——南方局。红岩精神正是以南方局所在地“红岩”为象征而命名的,它不是小说《红岩》的精神,而是指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艰难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

 

“党史微讲堂”第六讲,由文学院李怡老师讲述“红岩精神”,让我们重新感受战争岁月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并以此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培养胸怀坦荡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志气。

(因平台技术原因,主讲音频见文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师院文脉”,现将“红岩精神”相关文字版内容刊登如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逐渐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是革命的主战场;一个是党领导的国统区地下工作战场。红岩精神正是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秘密派出机构——南方局所在地重庆红岩村为象征而命名的,它不是小说《红岩》的精神,而是指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艰难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随着国民党政府中心向重庆转移,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重庆设南方局,担负起“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1939年1月遵照中央指示,南方局在重庆成立,由周恩来任书记,后由于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南方局办公地点搬迁至红岩嘴的一个农场里。

南方局既处在统一战线的第一线,也置身国统区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时刻经受着信念、意志与生死的考验。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南方局始终高举抗战民主旗帜,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阶级关系,广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统一战线推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为民主党派阵营的形成,为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开创,从理论到实践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中央南方局主要负责人在重庆红岩村)

1985年10月14日,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村,题写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了“红岩精神”这个命题。红岩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等南方局成员冷静地分析抗战全局和国共合作形势,表示“我要坚持到最后”。周恩来要撤往延安的同志转告毛主席,“我们坚决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到底!”

2.“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

抗战期间,国统区是一潭“淤泥”,周恩来曾经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同流不合污”。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南方局对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的创新。

3.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在对国统区群众做工作时,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存党的组织,保存党的力量。南方局制定了“勤学、勤业、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政策,指示地下党的同志要设法深入社会,独立工作,埋头苦干,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

4.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南方局始终处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们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开拓,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

 

(国民当局查封电台后,办事处机要科利用三楼秘密电台继续与党中央联系。图为机要科部分成员在红岩)

红岩精神蕴涵着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历史镜鉴,也是我们今天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重塑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周勇《红岩精神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闭本页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大道
  • 电话:029-81530115
  •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