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人才培养>>本科教学>>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 2022-02-20 09:22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1

一、培养目标

1. 目标定位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要求及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良好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突出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意识扎根基层、乐于奉献、锐意进取、持续发展,能够胜任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具有教学研究能力中学语文教师

2. 目标内涵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培养目标1师德良好。具有良好师德深厚教育情怀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认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严格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立德树人,关爱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目标2:基础扎实。关爱学生,了解中学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拥有宽厚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养成纯正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课程改革最新进展,能够基于课程标准指导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成为所在岗位的骨干教师。

    培养目标3:全面育人。坚持学科、管理与合作育人有机结合;善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育人活动,将语文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能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培养目标4: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持续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善于独立思考,能够针对实际教育问题开展科学严谨研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开展专业交流,在所工作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二、毕业要求情怀

    本专业学生在修读年限4~6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后,方可毕业。

        1.师德规范。政治立场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增进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育人为本,徳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语文教师职业标准和角色定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提升自身师德修养。

         1-2.遵守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教育法、教师法、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能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中学语文教师。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高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意义,具有积极的情感、坚定的意愿、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2-1.具有终身从教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立志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秉承厚德博学”校训“文道合一、诚身乐业”院训,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认同中学语文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在教育实践中能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工作耐心、细心。

         3.学科素养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正确的文学观、语言观。熟悉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和任务,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教育的特点和理念。

         3-1.系统掌握中外文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研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篇佳作,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教师语言艺术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使用规范、准确、典雅的教学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

         3-2.了解语文学科的开放性与综合性,认识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知晓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具备学习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了解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基本的学习行为模式,并修读一定数量的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能够跨学科整合知识,形成语文教学知识。

         3-3.具备文献资料收集检索与分析能力,关注语文学科前沿领域和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前景,能够撰写规范的教学研究论文。

         4.教学能力了解语文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发展沿革,熟悉统编语文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规律,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在教育研习、实习中获得教学体验,具备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4-1.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内涵和要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4-2.熟悉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语文学科教学基础知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活动。学会联系并运用中学生生活经验和相关课程资源,创设促进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环境,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

        4-3.具有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经历,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评价,获得教学体验。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基本方法,能够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外先进教育思想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渗透于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能够在班主任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体验。

        5-1.认识德育在中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中学阶段德育目标。

        5-2.认识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要求,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和策略,具备班级常规管理和创设良好班级环境的能力。

         6.综合育人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奠基作用,并能初步运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了解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和建设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和研学活动,实施文化育人,运用多样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

         6-1.了解中学生身心健康、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初步掌握语文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6-2.认识语文教学在中学生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同语文教师在德育中的重要使命。具备结合语文学科进行课程思政的能力。

         7.学会反思探索国内外先进语文教育经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途径。学习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有效分析和解决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7-1.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掌握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形成专业发展意识和国际视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

         7-2.具有反思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与技能,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研究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诊断和解决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够组建或参与语文学习共同体。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围绕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专题研讨活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积极参与团队协作活动,能主动协助和配合他人完成团队任务,有全局观念。具有适应中学语文教研团队和年级团队建设所需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8-2.能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沟通能力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初歩具备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教学实践中能和领导、同事进行良好沟通,能协助老师、班级、学校与学生、家长开展有效交流沟通。

三、支撑矩阵表

(一)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支撑矩阵表(略)

 

(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支撑矩阵表(略)

 

 四、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一)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二)主干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基础写作、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共计2522学时。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分配(略)

八、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计划

(一)通识教育平台(46学分)

1. 通识教育模块(46学分)

1)通识教育必修课(36学分)(略)

2)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共计160学时。修读要求详见《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公共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学生任选。每位学生至少选修2类非本专业10学分的课程(“非本专业课程”指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外的课程)。理工科类学生必须选修至少2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文科与艺术类学生须选修至少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非艺术类学生须选修2学分艺术类课程;师范类专业学生须选修4个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全体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除外学生至少从“四史”课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选修1门课程。

(二)学科专业教育平台(67学分)

1. 学科基础模块(16学分)

1)相关学科基础课(1学分)(略)

2)本学科基础课(15学分)(略) 

2. 专业课程模块(51学分)

1)专业必修课(37学分)(略)

2)专业限定选修课(6学分)(略) 

3)专业任意选修课(4学分)(略)

4)专业实验实训课(4学分)(略) 

(三)教师教育平台(20学分)

1. 教师教育模块(20学分)

1)教师教育公共必修课(10.5学分)(略) 

2)教师教育学科必修课(5.5学分)(略) 

3)教师教育选修课(4学分)

学校统一设置,师范生任选至少选修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学时已计入公共通识选修课程部分。

实践创新平台(31学分)

1. 综合实践模块(22学分)

1)综合实践必修课(22学分)(略)

2.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9学分)

1)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6学分)(略) 

2)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3学分)(略)


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关闭本页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大道
  • 电话:029-81530115
  •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