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新闻中心>>新闻动态>>正文

文学院师生的战“疫”心语

时间: 2022-01-15 10:23

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过去的几十天里

我们也曾害怕

也曾焦虑

但当我们团结一心

涌现出的能量

就足以支撑我们度过一切难关

“师院文脉”特别推出

师生们的战“疫”心语

让我们

一起感受这振奋人心的力量吧!

马莉娜(副院长)

2021年岁末,被疫情侵袭的古都西安拉开了一场无烟战役的序幕,我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天里,我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考务任务,并作为学校党员先锋队的成员,承担每天要穿上防护服,为隔离酒店的考生收送试卷。为了所有考生能够顺利、安心地参加考试,像我们这样的工作人员有很多,两天的工作让我深刻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只要众心齐,泰山亦可移。作为一名教学管理工作者,为学院在疫情期间的正常教学工作提供保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院教学工作全面转入线上后,及时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集思广益,确定教学方案,加强教学管理,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引导教师用好课堂主渠道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胸有大志、心有大爱、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新时代大学生。多难兴邦精诚志,同心同德显担当。你我携手,胜利在望!

杨亚娟(副教授,教工支部书记)

我最难忘的是12月25日那天,我去学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监考工作。那天下雪,天气很冷,一大早从车里出来,我瑟缩着从校门口向教学楼狂奔。一路上我见到了早已在雪中执勤的志愿者们,他们身姿挺拔,不惧严寒,傲然站立的样子就像一棵棵雪松。那一个个身着迷彩服的身影留在我脑海中许久,我内心无比骄傲,这就是我们的学生,用昂扬向上的身姿代表着我们学校的形象。后来我从学校的官微上了解到,我校19名退役军人大学生用行动见证初心,积极深入抗疫第一线。回想那一天我见到的一个个身影,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眼神,让我觉得退役军人大学生不是19个,是更多更多,这些孩子们身上都有着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一种力量,叫做青年,有一种理想,叫做不负韶华,奋发有为。

房玉柱(讲师)

面对古城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我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做志愿者的这一段时间,我见识了太多的感动。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藩篱,平日来往不多的邻居之间互帮互助,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我家没有卫生纸了。”“我家有。”“我家缺调料、面粉。”“到我家来拿。”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架起了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的堡垒。疫情期间,学校雁塔校区以党员为主体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负责雁塔校区人员的核酸扫码、引导、外来物资消杀、小区内巡视、上门摸排住户情况、发放便民卡、统计做核酸的人数等工作,这些工作琐碎而累人,但大家工作的热情都很高,有时连夜统计表格,有时天没亮就集合。疫情就是命令,小区就是战场,学校雁塔校区的志愿者群体就是抗疫突击队,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守护。

我们拥有秦人的倔强、顽强、朴实、乐观,我们白衣为甲,披挂上场。听到确诊人数在下降,我们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共产党员就是抗疫的先锋队。当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时,我明白,就离胜利不远了。

在天灾面前,人类是软弱的,人类又是强大的,疫情会激发人类深层的能量。封城不封爱,疫情终将有散去的一天,留在我们心中的将是那面迎风飘扬的党旗!

李杨(学工办主任、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

年末将至,古都西安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宁静。为了做好学校封闭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我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号召,毅然收拾行李住进了学生公寓,与同学们一起携手面对疫情。为了更好的发挥党员作用,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这样我除了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学生以外,还要管理好1号公寓楼的全体学生,工作任务增大,责任更大,因此我不能掉以轻心,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电话投入工作,每日从清晨到日暮,繁忙而充实。

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身为三岁孩子的母亲,我经常会想起在家的孩子,但作为辅导员,这里还有上千个孩子需要我们关心和照顾,确保学生们的平安健康是我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寒风吹不散的是热情,当看到学院领导带头奋战一线、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生活,教师们云端为学生们授课、倾心为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心理疏导,还有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不畏寒风、坚守职责,师生们勠力同心、共同抗疫的决心与行动,涤荡着我的心灵,也使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这几天西安的确诊数字已经降至个位数,社会面也清零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校园显露出勃勃生机。平安校园,离不开陕师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祝愿抗疫早日成功,长安常安。

康乐(专职辅导员、团总支书记)

当西安疫情汹涌而来之时,许多教职工因居住地管控无法到校上班,其中也包括我。由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毕业在即,疫情期间他们要面对考研、论文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但因学校封闭管理,给学生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在看到有的同事克服困难返校返岗后,而自己却无法到校,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愿意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助力疫情防控。一方面,我及时转入线上开展工作,准确掌握学生具体情况,坚持每日与特殊学生保持联系、与班干部开视频会了解班级现状,处理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就业讲座,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号召,第一时间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与众多志愿者们一起做好入户排查各户基本情况、宣讲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上户搬运生活物资等简单而繁杂的工作。

这次的疫情大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我所看到和所经历的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坚定的信念与团结的力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又可以重新拥抱春暖花开。

高融(2018级汉本四班,中共党员)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期间,我积极响应学院党委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党员先锋队”,并承担了12号学生公寓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第八党小组组长。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积极投身于抗疫志愿服务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配合学校完成防疫部署,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忙碌且充实的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员的责任与意义。事实上,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党员先锋和志愿者,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但都心怀同样热忱与信念,屹立在寒风中,坚定且勇敢,我为我是其中的一份子而自豪,也会积极向大家学习优秀的志愿经验,不断充实自我、锤炼自我。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担重任,所有人携手并肩、同舟共济,一定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待到春风拂面,我们一起看万家灯火,遇十里长安。

潘雪(2019级汉本二班,中共预备党员)

谈起近段时间以来志愿服务的感想,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艰难苦恨多少事,终付笑谈中”。回想起最初成为核酸检测志愿者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做志愿服务,手足无措有过,被误解而感到委屈也有过,后来经验也慢慢积累起来了,加上老师不断给予的关心和鼓励,伙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使我从最开始的迷茫且不知所措,变得愈加坚定并充满活力。当然,这也离不开一股榜样力量的激励,他们是刚退伍回来的同学,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单单看到他们站立在风雪和严寒之中的挺拔身姿,我就已经浑身充满了力量,有那么几个瞬间似乎也忘记了自己被冻得发麻的手脚。

一杯热腾腾的姜汁水,一餐工作后的饱饭,与伙伴收工前的调侃与嬉笑,让我觉得那一天都是充实而满足的。当身边有同学还在抱怨的时候,我已经投入到做核算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甚至有时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我还会安慰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不要担心,疫情总会过去的。因为,我相信每一位投身于这场疫情防控战斗的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疫情终会结束。

我是西安的一员,也是陕师院的一员,更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很高兴能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选择无条件地付出时间和精力尽力做好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祝愿长安常安!

蒋文静(2020级汉本二班)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我不想多年以后回忆起这场疫情,记忆中只有一段前所未有的特别长的封校生活,而是能够多一些值得铭记的东西。所以,当疫情防控号角吹响时,我毫不犹豫报名研考志愿服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援抗疫。

我的工作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就是站在仪器前引导并帮助他们刷身份证核验身份。但是这次简单的志愿服务却极大的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耐心,因为每天都要把相同的几句话重复上百遍、处理各种身份审核未通过的情况。虽然下雪天很冷,手脚被冻得僵硬;虽然工作简单却枯燥;但是当听到考生们笑着回应我们的“考试加油”时,一切便都值得了。在考生入场人员不多,我们的机子有空余时,站在机子前的志愿者也开始吆喝着让同学们去他们那块的机子刷身份证,于是一声声“同学,这边的机子也可以刷”此起彼伏的出现着,志愿者们仿佛都像生意人在哄抢顾客一般。等考生进入考场后,我们还会互相比经手的人数,也是为枯燥的志愿服务增添了许多乐趣。

换上了防疫服也就担起了这一份责任,我很喜欢,也觉得很有意义。在以后的志愿工作中我依旧会选择担当先锋兵!这是义务,也是责任。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人间盛情。爱和希望,一定比疫情蔓延的更快。惟愿疾散春来,旧疾当愈,山河无恙,长安常安!

丁新宇(2021级汉本三班)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平静的西安变得人心惶惶,作为文学院的一员,我响应学院党委号召冲锋在前,投入学校学管会工作,负责维持核酸检测工作秩序。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面对紧急通知我们立即响应,从八小时到六小时再到四小时快速完成核酸,这对我们志愿者无疑不是一个考验,一声声保持两米间距,提前打开西安一码通在我的耳边萦绕,一幕幕换班时间在办公室吃盒饭的场景在我眼前浮现,面对每天几个小时的连续站立腰酸了,喉咙喊哑了,手被冻得通红,但是我们心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信念,细细想来,累是真的累,但是每天都很充实且有意义。虽然我还是一位团员但是我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面对极个别的不理解甚至是谩骂我们慢慢消化,面对没有一码通的老人,我们细心讲解,面对不遵守秩序的同学,我们耐心引导。雪中矗立,我们不畏严寒,手被冻僵,我们毫不退缩,形势严峻,我们毫不畏惧。当然在此期间也离不开学院书记和辅导员的指导、学生干部的组织和全体同学的积极配合与理解。

深入这些志愿活动才感受到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的不易,我们作为基层志愿者的初衷就是要保护好人民的安危,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在此致敬每一个志愿者,致敬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终会迎来更好的明天。请党放心,抗“疫”有我们。

韩雨(2021级汉本二班)

犹记南方周末去年的新年献词中的“我在”,它这样写道“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作为一名陕师院的新成员,我很荣幸这次的校园防疫,我在。

之前,在手机电视上,无论是看到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还是闪耀在抗疫一线的“志愿红”,都让我内心满怀钦佩与感动。西安疫情反扑,长安难安,我想,到了我奔赴校园抗疫第一线的时候,我愿意让抗疫志愿者这个身份燃烧我的青春。于是,我成为了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我的工作主要是在大家做核酸的时候负责维持秩序,“保持一米间距,西安一码通打开,扫码报姓名”成为了我的口头禅。朋友问我说:做志愿工作会觉得很难吗?在寒风中站这么久,在寒风中扯着嗓子大喊,还可能会被误解受委屈,值得吗?我的回答是值得。

困难和误解只占志愿工作的百分之一,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九都被爱与感动占据,并且留在每一个志愿者心中。西安下起第二场雪的那天,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虽然从早上十一点半站到晚上八九点,手脚冻得冰凉,嗓子喊疼了,但可爱的暖宝宝,热乎乎的姜汁可乐,管够的盒饭,暖心的关怀,大家的一声谢谢,一个温暖的笑容,一句辛苦啦,都给予我们巨大的温暖和力量,让我感到了莫大的荣耀和幸福。

“陌生的脸庞,熟悉的笑容”是对志愿者的描述,萍水相逢,不变的是真诚的笑容。我身边还有很多很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无论是谁,向你致敬!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大家可能在复习,可能在考试,可能都在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回家的日子。但事与愿违,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了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也让所有人的希冀落空。所有人可能都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深受惊恐和难过,但我们相信,西安是一座勇敢的城市,西安一定能战胜疫情!就像相信春天的光,终将穿过寒冬如约而至!待疫情消散,凛冬离去,雪融草青,我们都会见到自己想见的人!


关闭本页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大道
  • 电话:029-81530115
  •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