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版网站>>新闻中心>>新闻动态>>正文

文学院科研促进教学典型案例展示之一(大学语文部)

时间: 2021-05-21 13:20

根据学校科研处陕师院研函【2021】30号文件精神,为了能客观、准确、完整地反映科学研究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现状,5月,文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科研促进教学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在学院两系一部分三个阶段进行,进一步激发老师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并将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贯彻于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中。

大学语文教学部

邵之茜 文学院教授

几年来,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古代文学课程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申报立项“陕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古典诗词教学的改革深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吸收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康萍、董玉霞两名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写作并发表论文《宋代七夕诗词内容的变革与发展探析》(《新西部》2018年9月)。

以自身的科研与教学特长带动和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富有实践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互联网大赛等创新活动,从课程内容中挖掘、提炼选题,如:《“清风自来”微信公众号—古诗词阅读生活化》《陕西古村落遗存之牌匾、楹联的保护及内容整理》《绿水青山中探寻鸟乐园——对《诗经》中三大鸟类生存状态的调查与评价》《巧手捏出致富路——陕北子洲“花馍”的创新与推广研究》,分别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这些选题角度新颖,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又契合了时代精神,能够调动学生创意潜力,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思想教育与引导的作用,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窦春蕾 文学院教授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不该是一场“苦行僧”式的简单修行,也不应该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更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感悟,而应该融于鲜活的历史环境中、文化氛围里,对接历史与现实,书本与实践,古人与今人,哲理与诗意,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方式便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现实。本学期学习唐代文学,西安又是大唐的政治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唐文化遗迹,无论是“地上的”还是“底下的”遗存,无论是物质的文化遗存还是非物质的文化传承,这里都是一个最佳的体验地。为了更好更直观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快速融进大唐文化,亲身体验大唐的文化魅力,触摸到唐人的生活痕迹,领悟到唐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为学习唐代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设计了该案例。从学生最后的收获来看,效果突出。

在此,引用学生的总结与感悟来说明其应用效果: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古代文物发掘、保护以及制作的工艺程序。对唐朝的了解也变得更加立体、丰富,我们不禁赞叹在那样一个缺乏工具的时代,是多少劳动人民用鲜血与汗水才筑造成了这样精美绝伦的宫殿,我们要爱护古人遗留下来的劳动成果,将最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让它永久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引自17语教1班李静)

“这次亲身经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眼里看见的是真正的小雁塔,脚底踩过的是雁园里真实的石阶。亲手抚摸过的城墙是暖的,看过的千年古槐是暖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此次旅行最大的收获。”(引自17语教1班董甜甜)


张美丽 文学院教授

近五年来,作为主持人申报成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科研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南大核心(CSSCI)1篇、北大中文核心4篇。其科学研究工作较好地促进了教学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促进教学内容创新。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将学术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而且能将个人的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创新,促进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提升学生毕业论文水平。在指导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时,能够结合个人的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论文选题。比如去年指导的一个学生选取的《论宋代词人的长安情结》、今年指导的一个学生选取的《论唐代边塞诗中的胡人形象》的选题等都与其科研工作有很密切的关系。


陕艳娜 文学院副教授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在日常教学中,应着力找到教学与科研的最佳契合点,用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一是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几年,结合个人专业,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分别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创立项各1项。

二是提升学生毕业论文水平。2017年,指导符音同学“童蒙养正幼儿国学教育项目”获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校赛一等奖。该同学毕业论文以此为选题,在论文答辩上获得一致好评。


胡世强 文学院副教授

从2016年以来,努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贵州民族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发表科研论文2篇,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篇。主持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大理论与社会问题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同时,一方面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参与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承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课程,并且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教学团队,主持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任务1项、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并把主要精力、能力用于教学、科研过程中,将德育放到第一位,既教书又育人,处处关心学生,指导了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团队。

关闭本页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大道
  • 电话:029-81530115
  •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