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文学院院长牛文明带领2017级汉本专业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由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举办的“合木论坛”。本次论坛是文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展教育见习的内容之一。
活动之始展示了大学南路小学学生晨读的风采,整个晨读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有美妙的音乐和深情的诵读,有对诗的意境和对诗的理解和喜爱。晨读演示临近尾声时,牛文明院长表示,晨诵中教师的优雅,学生的专注,学校的底蕴令人感动,诵读呈现出三大亮点,深情吟诵,坚定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多彩课程,涵养审美情趣的深厚土壤;素养导向,引领学校走向“明亮”的深远坐标。
晨读活动落下帷幕,掌声响起一片,文学院参加此次教育见习的活动的同学意犹未尽,他们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感受:
叶璇:第一次跟着牛院长参加教育见习,感受了教育的伟大和力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树立起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我们的诗歌,文化需要的正是教育的传承。今天看到了上台的四个班级的学生们的朗诵课堂展示,听着他们脆生的童声,一幅幅渴望着知识的面庞,我突然更加喜欢教育这项工作了,更加期待能够和学生一起相处。今天到场的三位专家,都在提到我们西安的深厚文化底蕴应该传承下去,西安古时是王朝首都,留下多少文化,辉煌的大唐也在这里演绎。让传统文化在教育中传承,在这次教育见习中我更加感受到教师身上的历史责任,让我更加想要努力变得更加优秀。
王百成:我觉得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希望由下而上的实现文化强国。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也紧跟国家的思维,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们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从每一天的开始就诵读唐诗、宋词、元曲……让我们的文化从小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们有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我国未来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大趋势,我觉得我们文学院的学生更应该也必须加强自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刘梦樊:踏进许久未进的小学校园,多的是对时间的慨叹,看见他们那些稚嫩又纯真的眼神,仿佛就是当年的自己,渴求着更多知识的滋养,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同一首诗有着不同的感悟,一种是经历生活后的透彻,一种是希望的新生。牛院长在点评中说道:深情诵读,正是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定文化自信。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追求更便捷、快速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忽视最本质、原始的东西。这种晨读的方式,可以把人们带回到过去,和优秀的人进行灵魂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对于文学院的学生来讲,我们需要也必须要去传承、去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陶冶。
屈雅情:时至今日真正有感触,少时晨读仅限于读书背诗,校图书馆仅仅是摆设,而今晨诵更多的是涉及课外知识,不仅有诗,还有历史知识等,引导孩子们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图书馆的建立更是为孩子们读书提供了现实条件。看着现场孩子们稚嫩的表现着自己,更觉得教育是严肃而伟大的。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本身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而在长安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我们更要努力把这文化传承下去。
刘瑞婷:自从《朗读者》的播出,使得更多人认识到诵读这一形式的魅力,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诵读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潜入每个人的心底,对于小孩子来说,晨读是一种仪式,今天观看了大学南路小学的孩子们和老师们互道早安,诵读经典后感受颇深。诵读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朗读技巧,只要张开嘴发出声投入感情,它的魅力就能展现出来。师生们通过深情的诵读,使彼此心灵相通,通过诵读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力量,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认知,通过诵读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也通过诵读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诗词为依托感染每一位孩子的心灵,我想这也是文化熏陶的魅力。正如余海龙专家所说在长安城里吟诵唐诗了解大唐文化,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最后王校长带领孩子们诵读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的地方》,使我感受到诵读将会带领我们前往明亮的远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和田野。
本次晨读教育见习是文学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师范生教育实践体系的集中体现,文学院致力于“一体四翼”实践模式的探索和拓展,让师范生亲临一线感受实然的教学现场和魅力,正是文学院构建与一线学校专业学习社群的核心所在。